首頁 |
|
主體結構·門窗工程·房屋滲漏—質量病防治經典做法
第一部分、混凝土工程
1、樓板厚度:
(1)主次梁相交部位偏厚,工藝自身缺陷:
問題描述:
次梁鋼筋布置在主梁鋼筋上部,當滿足主梁上部鋼筋保護層厚度,即為主梁保護層面層為樓面基準標高時,則次梁上部保護層厚度將高于樓面基準標高,那么次梁相鄰板面也將高于樓面基準標高。
解決技巧:
與設計單位溝通,如500mm高的主梁,通常保證上下各25mm保護層厚度,鋼筋籠高度為450mm,此時設計如同意調整鋼筋籠為425,上部保護層調整為50mm,則一般情況下可解決以上問題。
提醒:此方法必須與設計院溝通確認后方可執(zhí)行。
(2)模板支撐體系:
問題描述:
材料規(guī)格差。
模板支撐立桿無法調節(jié)或頂托調節(jié)過高。
解決技巧:
建議采用50*100mm標準規(guī)格木方,木方不得扭曲變形。
立桿頂部應增設可調節(jié)的支撐,調節(jié)高度不宜高于300mm。
板底木方間距不大于300mm。
立桿間距不大于1200mm。
掃地桿離地間距不大于200mm。
中間水平拉桿步距不大于1800mm。
(3)施工控制差,導致樓面平整度差,而出現樓板厚度不均:
問題描述:混凝土表面收光處理差,找平施工比較隨意。
解決技巧:
單人操作應采用2米鋁合金刮杠趕平。
多人操作可采用更長的刮杠趕平。
混凝土施工往往在夜間施工,應確保充足的照明。
(4)現場施工管理差,缺乏管控措施:
問題描述:
負彎矩鋼筋多為一級鋼,強度較低,踩踏容易變形。變形后,混凝土難以蓋住鋼筋時,為不露筋,局部加厚。
傳統的鋼筋馬凳不易固定,負筋仍然容易踩踏變形,且鋼筋馬凳外露于板面會產生銹點。
樓板厚度控制方面無有效措施。
解決技巧:
方式一:PVC支撐,間距500*500;成品支撐施工簡便,未起到板厚控制作用。
解決技巧:
方式二:鋼筋吊凳,間距600*600,應滿足人行步距要求,以便于施工人員行走。有利于板厚的控制,且可重復利用。
解決技巧:
方式三:成品細石混凝土預制支墩,利于板厚控制。
解決技巧:
方式四:自制木盒控制板厚。
(5)其他樓板厚度控制技巧:
廚衛(wèi)間預埋木盒高度與樓板厚度一致,可有效控制樓板厚度。
廚衛(wèi)間降板采用角鋼。高低差為50mm時,采用L50角鋼,固定角鋼時控制上邊緣與室內標高平齊,則廚衛(wèi)間與下邊緣平齊,作為標高控制點,可有效控制樓板厚度。
2、混凝土垂直度:
(1)模板支撐體系缺陷:
問題描述:
漲模、接縫不平,導致垂直度、平整度差;
剪力墻整體傾斜,導致垂直度差。
根部漲模、漏漿嚴重,導致底部平整垂直度差。
上下層剪力墻錯臺。
解決技巧:
剪力墻采用水泥預制內支撐,間距不大于600mm,綁扎固定。采用鋼筋支撐,容易產生銹點,用量較大時銹點過多,抹灰也會因為銹點而空鼓開裂。
層高3米以內剪力墻應至少設置5排對拉螺桿,最下排螺桿距地不得大于200mm,最上一排距上部板底不宜大于400mm。
剪力墻應增設斜撐,樓板上應提前預埋鋼筋頭。
斜撐至少一道,間距不大于2500mm。
模板垂直度應在混凝土結構施工前驗收、校準。
3、柱腳、剪力墻底部漏漿解決方案:
墻、柱模板下口可先用模板條沿邊緣固定,離墻、柱邊預留20mm的間隙用于模板插入。
4、剪力墻層間錯臺控制技巧:
澆搗砼時在剪力墻或柱頭下200mm位置埋設螺栓,上層支模時,該螺栓作為固定模板的支點,避免柱根部錯臺。
第二部分、砌筑工程
1、問題描述:
組砌形式不統一,灰縫大小不一,墻面瞎縫透亮多;
門窗洞口偏差大;
轉角墻、丁字墻沒有相互咬合,形成通縫。
解決技巧:
樣板先行,確定排磚模板,非標砌塊盡可能預先統一加工。要求施工單位編制砌筑排磚圖,并明確交底,便于普通工人識圖,有利于組砌形式、轉角通縫、洞口偏差等問題的解決。
排磚原則:
先畫出水平灰縫線,按砌塊錯縫搭接的構造要求和豎縫的大小排磚,盡量以完整砌塊為主,其他各種型號砌塊為輔進行排列,盡可能減少其他砌塊的種類,否則將增大加工時效,同時也會增加砌塊調配和砌筑選磚難度,降低效率。
2、問題描述:
構造柱采用步步緊,造成空心磚孔洞較多,墻體破壞嚴重,存在滲漏隱患。
解決技巧:
構造柱支模應使用對拉螺栓,避免使用步步緊。
空調洞預制,有利于質量控制,如空調洞向外傾斜的角度控制;不需要洞邊塞縫,因塞縫不密實導致滲漏等等。
墻體頂砌部位預制定型混凝土塊,以利于頂砌的飽滿度。
第三部分、抹灰工程
1、空鼓、裂縫解決技巧:
線槽及不平整部位應先以水泥砂漿填補或修平。
掛網,不僅不同材料交界面,線槽也應掛網;
噴漿、甩漿均可,但是要注意淋水養(yǎng)護,確保強度;
抹灰應提前濕潤墻體,不見明水;
抹灰后要及時養(yǎng)護,為確保樓內環(huán)境、不形成樓面積水,建議采用噴壺。
墻面空鼓與開裂的共性主要有如下二大方面:
影響墻面抹灰層不夠密實的成因:
1、墻面抹灰沒有按相關技術規(guī)程的基本要求實行分道施工。
2、新拌砂漿超過施工開放時間或受到污染,而影響到砂漿的性能。
3、砂料沒有過篩級配。
4、抹灰之前沒有對基層上的凹凸不平及孔洞部位進行修補處理。
5、鋼絲網未張拉牢固。
6、砂漿的和易性、粘連性與施工開放時間難以滿足施工要求。
解決技巧:
灰餅布置應按照地面放線布置,首先制作墻面四角的灰餅;
布灰餅時不僅要考慮墻面平整、垂直度,還要考慮垂直墻面間的陰陽角,確保房間的方正;
通過四角的灰餅拉線制作中間的灰餅,灰餅間距不得大于1.5m;
抹灰面終凝前施工單位應進行墻面自檢,如存在問題可立即處理。
第四部分、門窗工程
問題描述:
塞縫前,框體纏繞的保護膜未拆除;
發(fā)泡劑施工質量差。
發(fā)泡劑施工技巧:
窗框調正并固定;
發(fā)泡劑使用前應搖勻;
剛打完的發(fā)泡劑必然是不平整的;
開始發(fā)泡立即用手或工具將其壓平即可。
第五部分、房屋滲漏
1、屋面部位的滲漏現象:
(1)平屋面部位的滲漏現象:反坎太低;防水上返高度不足;未設置砼反坎或反坎質量較差。
(2)坡屋面部位的滲漏現象:斜屋面坡度較陡,無站人操作梯臺;屋面板轉折節(jié)點較多;局部造型部位,施工作業(yè)面過小。
2、外墻、外窗、陽臺或露臺、飄板、空調孔、透氣孔等部位的滲漏現象:
(1)外墻滲漏:砌筑外墻與主體結構交接部位灰縫不密實(頂砌、塞縫或豎向接縫),產生裂縫,造成滲漏;
(3)陽臺、露臺滲漏:
(4)空調板根部滲漏:空調板根部砌體周邊未設置砼反坎;無有效排水措施和坡度。
3、廚衛(wèi)間產生的滲漏現象:
4、地下室產生的滲漏現象:
(1)地下室滲漏:新舊砼交接面形成施工冷縫,屬典型的線滲案例;基礎的不均勻沉降造成冷接縫加劇開裂;
處理措施:對于較大蜂窩、孔洞、縫隙,采用改性環(huán)氧注漿液、水溶性聚氨酯注漿處理;對于細小的滲水通道,采用水玻璃注漿處理;
預防措施:施工縫位置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縫;結構施工縫位置基層處理必須徹底;后澆部位采用補償收縮防水砼;
1、樓板厚度:
(1)主次梁相交部位偏厚,工藝自身缺陷:
問題描述:
次梁鋼筋布置在主梁鋼筋上部,當滿足主梁上部鋼筋保護層厚度,即為主梁保護層面層為樓面基準標高時,則次梁上部保護層厚度將高于樓面基準標高,那么次梁相鄰板面也將高于樓面基準標高。
解決技巧:
與設計單位溝通,如500mm高的主梁,通常保證上下各25mm保護層厚度,鋼筋籠高度為450mm,此時設計如同意調整鋼筋籠為425,上部保護層調整為50mm,則一般情況下可解決以上問題。
提醒:此方法必須與設計院溝通確認后方可執(zhí)行。
(2)模板支撐體系:
問題描述:
材料規(guī)格差。
模板支撐立桿無法調節(jié)或頂托調節(jié)過高。
解決技巧:
建議采用50*100mm標準規(guī)格木方,木方不得扭曲變形。
立桿頂部應增設可調節(jié)的支撐,調節(jié)高度不宜高于300mm。
板底木方間距不大于300mm。
立桿間距不大于1200mm。
掃地桿離地間距不大于200mm。
中間水平拉桿步距不大于1800mm。
(3)施工控制差,導致樓面平整度差,而出現樓板厚度不均:
問題描述:混凝土表面收光處理差,找平施工比較隨意。
解決技巧:
單人操作應采用2米鋁合金刮杠趕平。
多人操作可采用更長的刮杠趕平。
混凝土施工往往在夜間施工,應確保充足的照明。
(4)現場施工管理差,缺乏管控措施:
問題描述:
負彎矩鋼筋多為一級鋼,強度較低,踩踏容易變形。變形后,混凝土難以蓋住鋼筋時,為不露筋,局部加厚。
傳統的鋼筋馬凳不易固定,負筋仍然容易踩踏變形,且鋼筋馬凳外露于板面會產生銹點。
樓板厚度控制方面無有效措施。
解決技巧:
方式一:PVC支撐,間距500*500;成品支撐施工簡便,未起到板厚控制作用。
解決技巧:
方式二:鋼筋吊凳,間距600*600,應滿足人行步距要求,以便于施工人員行走。有利于板厚的控制,且可重復利用。
解決技巧:
方式三:成品細石混凝土預制支墩,利于板厚控制。
解決技巧:
方式四:自制木盒控制板厚。
(5)其他樓板厚度控制技巧:
廚衛(wèi)間預埋木盒高度與樓板厚度一致,可有效控制樓板厚度。
廚衛(wèi)間降板采用角鋼。高低差為50mm時,采用L50角鋼,固定角鋼時控制上邊緣與室內標高平齊,則廚衛(wèi)間與下邊緣平齊,作為標高控制點,可有效控制樓板厚度。
2、混凝土垂直度:
(1)模板支撐體系缺陷:
問題描述:
漲模、接縫不平,導致垂直度、平整度差;
剪力墻整體傾斜,導致垂直度差。
根部漲模、漏漿嚴重,導致底部平整垂直度差。
上下層剪力墻錯臺。
解決技巧:
剪力墻采用水泥預制內支撐,間距不大于600mm,綁扎固定。采用鋼筋支撐,容易產生銹點,用量較大時銹點過多,抹灰也會因為銹點而空鼓開裂。
層高3米以內剪力墻應至少設置5排對拉螺桿,最下排螺桿距地不得大于200mm,最上一排距上部板底不宜大于400mm。
剪力墻應增設斜撐,樓板上應提前預埋鋼筋頭。
斜撐至少一道,間距不大于2500mm。
模板垂直度應在混凝土結構施工前驗收、校準。
3、柱腳、剪力墻底部漏漿解決方案:
墻、柱模板下口可先用模板條沿邊緣固定,離墻、柱邊預留20mm的間隙用于模板插入。
4、剪力墻層間錯臺控制技巧:
澆搗砼時在剪力墻或柱頭下200mm位置埋設螺栓,上層支模時,該螺栓作為固定模板的支點,避免柱根部錯臺。
第二部分、砌筑工程
1、問題描述:
組砌形式不統一,灰縫大小不一,墻面瞎縫透亮多;
門窗洞口偏差大;
轉角墻、丁字墻沒有相互咬合,形成通縫。
解決技巧:
樣板先行,確定排磚模板,非標砌塊盡可能預先統一加工。要求施工單位編制砌筑排磚圖,并明確交底,便于普通工人識圖,有利于組砌形式、轉角通縫、洞口偏差等問題的解決。
排磚原則:
先畫出水平灰縫線,按砌塊錯縫搭接的構造要求和豎縫的大小排磚,盡量以完整砌塊為主,其他各種型號砌塊為輔進行排列,盡可能減少其他砌塊的種類,否則將增大加工時效,同時也會增加砌塊調配和砌筑選磚難度,降低效率。
2、問題描述:
構造柱采用步步緊,造成空心磚孔洞較多,墻體破壞嚴重,存在滲漏隱患。
解決技巧:
構造柱支模應使用對拉螺栓,避免使用步步緊。
空調洞預制,有利于質量控制,如空調洞向外傾斜的角度控制;不需要洞邊塞縫,因塞縫不密實導致滲漏等等。
墻體頂砌部位預制定型混凝土塊,以利于頂砌的飽滿度。
第三部分、抹灰工程
1、空鼓、裂縫解決技巧:
線槽及不平整部位應先以水泥砂漿填補或修平。
掛網,不僅不同材料交界面,線槽也應掛網;
噴漿、甩漿均可,但是要注意淋水養(yǎng)護,確保強度;
抹灰應提前濕潤墻體,不見明水;
抹灰后要及時養(yǎng)護,為確保樓內環(huán)境、不形成樓面積水,建議采用噴壺。
墻面空鼓與開裂的共性主要有如下二大方面:
影響墻面抹灰層不夠密實的成因:
1、墻面抹灰沒有按相關技術規(guī)程的基本要求實行分道施工。
2、新拌砂漿超過施工開放時間或受到污染,而影響到砂漿的性能。
3、砂料沒有過篩級配。
4、抹灰之前沒有對基層上的凹凸不平及孔洞部位進行修補處理。
5、鋼絲網未張拉牢固。
6、砂漿的和易性、粘連性與施工開放時間難以滿足施工要求。
2、戶內門洞/外墻窗內側墻體厚度極差、開間/進深和方正度等三項問題:
解決技巧:
灰餅布置應按照地面放線布置,首先制作墻面四角的灰餅;
布灰餅時不僅要考慮墻面平整、垂直度,還要考慮垂直墻面間的陰陽角,確保房間的方正;
通過四角的灰餅拉線制作中間的灰餅,灰餅間距不得大于1.5m;
抹灰面終凝前施工單位應進行墻面自檢,如存在問題可立即處理。
第四部分、門窗工程
問題描述:
塞縫前,框體纏繞的保護膜未拆除;
發(fā)泡劑施工質量差。
發(fā)泡劑施工技巧:
窗框調正并固定;
發(fā)泡劑使用前應搖勻;
剛打完的發(fā)泡劑必然是不平整的;
開始發(fā)泡立即用手或工具將其壓平即可。
第五部分、房屋滲漏
1、屋面部位的滲漏現象:
(1)平屋面部位的滲漏現象:反坎太低;防水上返高度不足;未設置砼反坎或反坎質量較差。
(2)坡屋面部位的滲漏現象:斜屋面坡度較陡,無站人操作梯臺;屋面板轉折節(jié)點較多;局部造型部位,施工作業(yè)面過小。
2、外墻、外窗、陽臺或露臺、飄板、空調孔、透氣孔等部位的滲漏現象:
(1)外墻滲漏:砌筑外墻與主體結構交接部位灰縫不密實(頂砌、塞縫或豎向接縫),產生裂縫,造成滲漏;
(2)外窗滲漏:窗框塞縫不密實;未澆筑窗臺壓頂;窗臺壓頂采取后澆方式、澆筑不密實。
(3)陽臺、露臺滲漏:
(4)空調板根部滲漏:空調板根部砌體周邊未設置砼反坎;無有效排水措施和坡度。
3、廚衛(wèi)間產生的滲漏現象:
4、地下室產生的滲漏現象:
(1)地下室滲漏:新舊砼交接面形成施工冷縫,屬典型的線滲案例;基礎的不均勻沉降造成冷接縫加劇開裂;
處理措施:對于較大蜂窩、孔洞、縫隙,采用改性環(huán)氧注漿液、水溶性聚氨酯注漿處理;對于細小的滲水通道,采用水玻璃注漿處理;
預防措施:施工縫位置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縫;結構施工縫位置基層處理必須徹底;后澆部位采用補償收縮防水砼;